本网讯11月20日,由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教指委秘书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20年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学院(系)院长(主任)会议在广外北校区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8位来自不同高校外语学院的专家做主题发言。在大会发言环节,各发言嘉宾高屋建瓦、深入浅出的主题发言让在座参会人员听到了很多站位高、着眼准、分析透、观点精的见解,也通过对外语专业建设的回顾,进一步明确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根本。
罗良功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视野下的综合英语类课程改革”的主题发言。他首先从对比新文科与外语学科的定位入手,介绍了综合英语类课程改革的背景、外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学科化的内涵,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法分享了关于如果实现学科化的改革的思考。他强调,外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新文科为指向,对接高端,实行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体现从基础向高端的渐进性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性。守正创新,分类推进,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
王东风教授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东风教授通过比对当下外语本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现状、非外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崛起,根据新国标中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外语本科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社会心理定位,梳理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思维定式与培养方案之间的矛盾,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五大支柱方向为例,分析了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上存在的漏洞及其原因和后果,提出了关于新时期外语本科生核心竞争力再思考。他指出,新时期外语本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应用+学术”,强化“译”,重视“研”,尽早系统引导外语专业本科生利用外语建构文史哲的知识体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毛思慧教授
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毛思慧教授分享了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新文科”与跨文化国际人才的育培的思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面临着国内外史无前例之机遇与挑战,时代在变,但新文科建设不是“运动”。他结合新文科建设对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育人新格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强调了新文科建设要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此外,他希望在新文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尤其是英语专业教育、大学外语教育是百花齐放的,文学艺术富含的人文精神可以培育、保留和发展我们内心最柔软而美丽的事物。
赵雯教授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赵雯教授介绍了本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概况,面向当下新文科学科建设的五大方向的转变,结合本校侨校的特色,她认为,学科与专业建设要守正固本,交叉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大学科”建设、“大外语”学习、“大统战”模式,坚持“侨校+名校”、“宽口径+厚基础”,促进内地生与港澳台侨生融合,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使之成为“爱国有为、晓世担当”的高素质、国际化的复合复语型人才。
张欣教授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长张欣教授分享了新文科、大外语背景下,广外“全人教育、分类卓越”的路径探索。她通过阐述新文科的“新”之处,学科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新工科与新文科的培养核心的异同,延伸到“修身”“树人”“传承”的人文教育理念,学科内涵如何深耕细作,如何走出人文学科孤岛。以广外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为例,她指出,我们的宗旨是,以新文科和大外语的精神为指导,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培养具有饱满的家国情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人文素养、突出的英语能力、敏锐的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以“1-4-1分类卓越”培养体系和“英语+专业方向”模式,横向分流、纵向分层,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丁建新教授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丁建新教授从纽曼的“理智教育”、本宁顿的“社会行动推广中心”等观点引入,结合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通过贯穿古今中外历史个案举例讲述了关于疫情的社会科普,分享了博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关于重拾思考的自由的见解与思考。
徐曼菲副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徐曼菲副教授从教育部“双万计划”的背景、如何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认证为契机促进专业建设、以及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一流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做法的思考。她指出,根据华师大的战略“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强特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师范专业认证是契机,人才培养是关键。以学生为本、以产出为导向,发扬传统、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贾陆依副教授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贾陆依副教授从新文科的由来和内涵、新文科视域下深圳大学外语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建设背景和建设举措进行了探讨。她提到,深圳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提出了“通识教育、专业培养、特色发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交叉、求创新”五大培养要求。融入地方特色,坚持立德树人、思政育人,不仅要有坚实语言基础和家国情怀,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辨能力和通晓国际及区域规则,旨在培养具有知识能力、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外语+”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论坛一小组汇报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邓隽教授
论坛二小组汇报人: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邹慧民教授
论坛三小组汇报人: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院长廖开洪教授
在分组平行论坛的讨论中,大家围绕着外语专业的“新”和“变”进行了非常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互诉衷肠,其乐融融。论坛围绕人才培养、新文科建设、教师发展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谈论,达成了以下共识:新文科的建设与发展,既要注重人文学科内部融合,也应思考与理工农学科交叉,从而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人才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建设偏向学科型还是应用型,各不同类型院校要保持独立思考,找准定位,围绕院校特色和特长,更好、更精地发展。同时,与会人员纷纷意识到了“守”和“定”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外语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当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分组论坛现场
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这次会议,使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为更好地服务广东省外语学科建设做准备。同时,也使得与会人员凝聚力量,达成高度共识,面对全省各外语院校类别的多元化,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专业建设的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市场需求的三级联动关系,寻找一个最佳黄金平衡点,教育工作者各自肩负重任。张欣在闭幕式致辞上用“开”、“联”、“促”总结了本次会议的意义。“开”——打开心扉,开门办学,分享经验,资源共享;“联”——疫情之下线上线下联动,更有效地服务广东省外语专业建设;“促”——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外语教育的建设。